专家:GDP增速超10% 重庆经济领跑之谜

重庆房小狐 2017-11-23 11:19:34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其中就包括地区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近年来这个矛盾变得比较突出。当前中国正面临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节点,如何抓住发展机遇,摆脱传统增长路径,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对每个城市尤其是西部城市来讲,尤为重要。

从统计局公布的第三季度经济数据来看,重庆GDP增速排名第二,增速超过10%;重庆上半年GDP增速更是稳坐全国城市经济增速榜首。重庆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秘诀在哪里?今天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分享《中国经济转型的城市视角》系列文章第二篇——《重庆——传统增长路径, 释放经济新动能》。

  作为中西部城市的典型代表,重庆经济增长也离不开高投资驱动。但高强度投资具有阶段性,如何跳出强投资路径依赖将成为重庆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在新常态下,重庆等中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开始凸显,通过开通“渝新欧”班列、强化劳动力优势、整合产品链和价值链,重庆实现外向型产业实现爆发增长。

  此外,重庆持续推进工业化深度,将产业集群锻造成增长主引擎。值得注意的是,重庆围绕“承东启西、牵引南北、通江达海”定位,积极构建开放平台融入全球市场。通过建成内陆开放高地,不仅为招引重大项目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周边地区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便捷通道,极大提升了重庆在全球枢纽城市的节点功能和区域经济中的极核功能。此外,通过明确功能分区,推动资源要素向各功能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集聚,重庆的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并聚合成塑造重庆独特城市风格与竞争力的关键进路。

  重庆——传统增长路径, 释放经济新动能

  by CF40青年研究员陈湘鹏

  截止2017年4月,重庆经济已经连续13个季度领跑全国,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经济总量、投资和消费三个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十二五”以来,重庆经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十二五”末,重庆生产总值达到1572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8%;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000美元,年均增长11.8%。重庆发展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显著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重庆经济领跑全国之谜

  保持高强度投资:传统增长路径释放巨大动能

  解码重庆经济动力源(7.01 +0.00%,诊股)泉,首先不能不回答如何看待高强度投资的问题。2013-2015年间,重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高达40009亿元,占同期GDP的94%,规模及占比远超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也高于天津34841亿元的规模及占同期GDP75%的比例,这表明重庆经济具有投资驱动型增长的典型特征。

  现阶段重庆投资并非传统模式的复制,而具有新旧特质交汇融合的复合性特征。投资“补短板”为未来打下基础。在投资结构上呈现出多元均衡性,重庆投资中工商业占比较高。简政放权有效破除了民间投资发展的瓶颈。近年来,重庆大刀阔斧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有效激发了民间投资热情,改变了过度依赖国有投资的传统格局。

  但是,经验表明,高强度投资具有阶段性,如何跳出强投资路径依赖将成为重庆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

  嵌入全球产业链:外向型产业实现爆发增长

  新常态下,东部地区传统比较优势减弱甚至逆转,重庆等中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开始凸显。

  重庆敏锐把握全球产业结构性调整蕴藏的巨大机遇,顶住制造业“高端回流”“中低端分流”的双重挤压,“从无到有”吸引了惠普等世界知名电脑品牌商、代工企业及近千家零部件配套企业,一举建成高级笔记本电脑产业基地,目前正向涵盖“芯、屏、器、核”的智能终端基地升级。重庆取得上述业绩殊为不易,得益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多重优势聚合:

  一是弥补招商短板,塑造区域整体竞争优势。针对缺乏开放通道、物流成本过高等制约招引外商的关键短板,重庆创造性开通“渝新欧”班列。

  二是强化比较优势,放大产业梯度拉动效应。强化劳动力供给充裕等本土优势,大力招引劳动密集型产业,延长了加工贸易停留在中国的生命周期通过“整机加零部件垂直整合一体化”,在电子信息等外向型产业中创造出“一头在外”的“整机+配套”的垂直整合模式。

  三是整合产品链与价值链,打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重庆在国内首开先河,将销售结算等功能纳入了产业链,引进惠普、富士康等龙头企业的结算中心,深度融合外向型产业的产品链和价值链,有力推动了相关要素的最优化配置。

  工业化深度推进:产业集群锻造增长主引擎

  从国家老工业基地到外向型产业高地,工业在重庆经济中始终扮演着“压舱石”的角色。重庆工业表现不俗,特色道路选择是关键所在:

  首先,走集群发展之路,重庆已经形成一批大体量、高能级产业集群。围绕重点产业,推动上中下游产业链集群发展、同类产品同类企业集聚发展、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建成电子信息、汽车两大主导产业集群。

  其次,围绕主导产业集群配套需求,积极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集群。重庆要素市场建设全国先进,已形成资产、权益和商品合约三大交易板块,累计交易规模超过2万亿元;金融支柱产业地位持续巩固,2015年占GDP比重达到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1.8%;启动服务贸易“5+1”专项(“5”是指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保税贸易、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产业、跨境结算和投融资便利化,“1”是指“渝新欧”铁路口岸建设运行),2016年上半年实现服务贸易交易额近74亿美元,对主导产业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再次,前瞻性布局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主力产业集群。重庆2014年确定电子核心部件、物联网、机器人(19.96 -0.20%,诊股)及智能装备、新材料、高端交通装备、新能源及智能汽车、MDI化工、页岩气、生物医药、环保等十大产业,当年实现产值600亿元,2015年实现产值1664亿元,2016年上半年实现产值达到1291亿元,呈加速成长态势,已成为重庆工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从“末梢”到“前沿”:构建开放平台融入全球市场

  近年来,重庆主动作为,围绕“承东启西、牵引南北、通江达海”定位,积极构建开放平台融入全球市场。如今,重庆已从昔日的开放“末梢”变为内陆开放高地。这一根本性变化主要得益于打造开放平台的大手笔。

  一是构建开放大通道,“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双向运行常态化,成为中欧陆上贸易主通道,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成功落地;二是提升开放大平台,形成交通枢纽、口岸、保税区三个“三合一”的开放平台;三是深化大通关建设,成功搭建电子口岸平台,全面融入全国海关、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实现重庆全域海关业务一体化和全域检验检疫“通报、通检、通放”一体化;四是培育开放型产业,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形成有利于推动内陆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五是优化开放大环境,投资准入及服务机制不断健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

  重庆建成内陆开放高地,不仅为招引重大项目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周边地区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便捷通道,极大提升了重庆在全球枢纽城市的节点功能和区域经济中的极核功能。

  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塑造区域多元化发展格局

  自2013年起,重庆坚持“产业跟着功能定位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跟着人口和产业走”,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因素,将38个区县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域,明确重点产业布局,加强分类指导,严格负面清单管理,促进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最优化配置,实现各功能区域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协调发展、联动发展和全市一体化科学发展。

  通过明确功能分区,推动资源要素向各功能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集聚,重庆的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并聚合成塑造重庆独特城市风格与竞争力的关键进路。

  经验总结

  释放各种政策红利

  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审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重庆直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少有的机遇条件,直属于中央管辖的行政管理体制红利,为重庆区域经济发展增添无穷活力。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时,重庆再次受益,也是中国少有可以享受西部大开发和少数民族发展政策的直辖市。2010年我国颁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正式确定重庆、上海等五大城市为国家中心城市。中央政府明确定位重庆为国家中心城市,有力提升了重庆在全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影响力,为带动西部区域经济增长、实现重庆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而同年国家又批准了重庆市成立两江新区,是中国内陆排名前列个高级开发新区,让重庆走出内陆,成为开放的前沿阵地。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政策,也给重庆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将进一步促进重庆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使重庆成为西部地区的核心增长极。面对各种机遇条件,重庆主动作为,积极对接各种优惠政策,化政策优势为体制优势和经济优势,促使经济活力得以充分释放。

  抓住外部有利条件

  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乏力,为内陆地区提供了大量产业承接空间和就业岗位。重庆要紧紧抓住这些外部有利条件,根据地区实际,合理产业布局,积极做好产业承接,有序实施劳动力转移,在所辖的各二级区县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全国经济下行,老工业地区首当其冲,比如东北,出现了近乎断崖式下跌。而这段时期,重庆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城市,经济结构正在转型升级,不但经济没有下滑,反而发展势头良好。钢铁、煤炭等过剩产能,在重庆所占比重很小。重庆工业现在的两大支柱,是汽车和信息。

  对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而言,转型升级的另一大表现,就是服务业会成为支柱性产业。重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与服务业迅猛发展有着很大的关联,而这又与互联网有密切关系。比如大家去重庆考察,发现小到清晨的小面、汽车保养,都与互联网有联系,闲玩出来的猪八戒网更成了重庆网络创新在中国树立的标杆。许多年轻人,正在政府支持的孵化器(如赛伯乐孵化园)里追寻着创业梦。小微企业则为重庆创造了157万个创业岗位,重庆举全市之力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策,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可实践性基础。

  发挥自身比较优势

  重庆市在“成渝经济圈”、“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的地位突出,是中央战略下的5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中西部少有的直辖市,起着辐射引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

  重庆区域经济是如何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呢?

  其一,重庆虽不及武汉、南京、上海等城市水运优势、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但是与西部地区的城市相比,重庆是西部地区少有拥有三条大江的大城市,而正是这一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央也因此确定重庆为长江经济带西部地区的核心增长极。

  其二,起点较低,后发优势相当明显。比如,重庆作为中国一个最不像城市的直辖市,重庆大片土地是农村,很多地方都还是贫困地区,本身发展起点低,经济高速增长有一定合理性;而且,贫困意味着有大量的劳动力供应,随着沿海地区成本上升,大量企业向西部省区拓展,重庆抓住了这一机遇。例如在永川区,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规划良好,更吸引了大量外资来此建厂。

  其三,直辖市有特殊政治优势。重庆作为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在政治上有其特殊性,其拥有的政治资源和政策红利,是一般省会城市或地级市无法比拟的,比如作为省会城市的成都和地级市的苏州等。这种相对扁平的政治架构,其实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自从重庆成为直辖市后近乎翻天覆地的变化即可见一斑。

  其四,重庆是其它三个直辖市土地总面积的2倍多,具备大量的国土资源空间,未来可供开发利用的综合性资源丰富,这也是上海、天津、北京等三大直辖市不具备的优势。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