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改委颁给重庆中西部排名前列!

重庆新一线城市 2018-03-25 17:19:07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与云河都市研究院共同编制的《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7》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正式公开发行。该指标运用庞大的数据指标演绎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城市发展的机理,促进城市智力水平的提升! 根据指标2017排行榜显示,北京、上海、深圳不仅蝉联综合排名冠亚季军,还各自蝉联了社会、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与云河都市研究院共同编制的《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7》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正式公开发行。该指标运用庞大的数据指标演绎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城市发展的机理,促进城市智力水平的提升!

根据指标2017排行榜显示,北京、上海、深圳不仅蝉联综合排名冠亚季军,还各自蝉联了社会、经济、环境3个大项的全国榜首,可谓是各有千秋。

1、北京在社会大项中以特别优势囊括生活品质、传承与交流、地位与治理3个中项指标的全国排名前列;

2、上海获得经济大项中经济质量、城市影响,以及环境大项中空间结构3个中项指标的全国首位;深圳则在环境、经济和社会3个大项中表现均衡,分别获第1位、第3位和第7位。

3、广州和天津保持着2016年的同样位势,分获综合排名第4和第5位。两个城市在经济与社会两个大项中表现各具特色,但天津受环境大项拖累,屈居广州之后。 4、重庆、杭州、苏州、南京、成都分别名列综合排名第6位到第10位。重庆由2016年的排行第8位上升至今年的第6位,成都超过武汉进入前10,武汉位居第11位。

PS:这一次让我意外的是,居然重庆排在了中西部排名前列,难道是低房价起了作用吗?

大家还记得去年的新一线城市排名吗?重庆还只是新一线城市中的第四名。

我一深扒之后,才发现之前这个《2017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只是统计的商业魅力,也就是说像重庆发达的工业、大数据这些都没有统计进去,难怪两个榜单差距这么大。

那么,这一次我们来看看发改委评的这份《2017年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到底取了哪些数据支持?

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由云河都市研究院院长、东京经济大学教授周牧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司长陈亚军、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徐林领衔,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担任首席专家,集结了由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胡存智、日本学术会议会长大西隆原等一大批国内外先进专家组成的强大专家团队。

记者了解到,《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7》在2016版基础上新增山南和哈密两市,覆盖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所有城市,评价方法上沿用2016版三重底线思维,延续“3×3×3”结构,从环境、社会、经济三个维度立体的评价和分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以简洁明快的结构,对复杂的城市状况进行全方位的定量化和可视化分析。排名公布也从2016版的前20位,增加到前150位城市。

(No1.北京)

(No2.上海)

周牧之介绍说,2017版对2106版133项指标数据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增补,更进一步强化了卫星遥感数据和互联网大数据的利用,最终采用175项指标数据支撑“3×3×3”结构,确立了更多视角、更精确的指标体系。各大项采用的指标数据分别为环境大项56项、社会大项55项、经济大项64项。“以环境大项为例,新增的卫星遥感数据更全面、更精确地把握了生态资源。2017版还改变了2016版在生态资源上注重对人均评价的倾向,更加注重对总量的评价。

同时,鉴于空气污染状况有所缓解,2017版对空气污染指标的权重有所调整。因此,对比2016版和2017版环境大项的排名,北京从20名之后,上升至第17名。”

PS:难怪这一次排名会如此不同,这一次的榜单的单项指标更多,光环境都有56项,所以一个城市能否可持续发展,还真的不能只看眼前经济指标。

对比2016版和2017版各章节内容发现,在中国城镇化图示分析部分,2017版的分析指标多达28项,较2016版增加10项,涉及从人口的规模、密度和流动性,到经济规模、进出口、主板上市企业,再到降雨量、水资源、空气质量、农地比率、森林覆盖率、气候舒适度,以及制造业、IT产业、高等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娱乐等产业辐射力的各要素城市表现。这些图示大幅度提升了从全国视野对各个城市进行要素分析的能力。

(No3.深圳)

(No4.广州)

徐林表示,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过去40年快速发展的动力之一,因为城镇化本质上是个结构性改革问题,通过开放要素流动的城乡和区域限制,促进了要素的自有流动和高效配置。“考虑到我国各类资源和要素的配置主要集中在城镇化地区,因此提高城镇化和城市发展质量,毫无疑问是支撑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领域。” 导入人口密集地区(DID :Densely Inhabited District,即人口密度在5000人/每平方公里以上的地区)概念,借助卫星遥感等高科技,对中国城市,以及城镇化进行更准确的分析是该指标的一个重要尝试。周牧之告诉记者,对中国城市研究而言,“密度”一直是一个重大盲点。

(No5.天津)

(No6.重庆)

通过导入DID分析发现,中国城市一方面在局部存在与其基础设施水准和管理组织能力相比,DID人口密度偏高的“局部过密”现象;另一方面在建成区又普遍存在DID人口比率偏低,城镇化水平还较落后的问题。这一结构性矛盾正是造成中国城市交通问题、环境问题、生活不便、经济欠发达等诸多问题的重要根源所在。 在徐林看来,大量城市常住人口不能市民化,造成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无序扩张的城市空间和低效利用;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摊子过大、布局不够合理;城市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不够;城市规划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城市产业结构趋于老化,转型升级偏慢,都降低了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质量。所以,对中国297个地级及以上的城市用统一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可以观察城市发展质量方面的总体和专项差异,有利于形成城市发展质量的系统性观测评价。

PS:听起来可能有点难以理解,但是很明显的“不明觉厉”。

继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6年版聚焦大城市群发展战略之后,2017年版将主报告的视点聚焦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力图通过科学评价城市中心功能,促进培育中心城市,助力中国城市决胜全球大城市化、超大城市化竞争。

(No7.杭州)

(No8.苏州)

该报告分析显示,1980年—2015年的35年间,城市人口增长250万人以上的城市在全球有92座,其中有30座在中国。由此可见,中国急速的城市化、大城市化、超大城市化与全球趋势高度同频共振,而大城市化、超大城市化本质上就是中心城市的竞争。

2017版“中国中心城市指数”将“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中与城市中心功能评价相关性较强的数据重新组合为“城市地位、城市实力、辐射能力、广域枢纽、开放交流、商务环境、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生活品质、文化教育”10个大项,以此构建体现中心城市的价值体系和评价城市中心功能的指标体系。

(No9.南京)

(No10.成都)

记者发现,中国中心城市指数综合排名前37位城市中,囊括了所有直辖市、省会和计划单列城市,同时还有苏州跻身其间。周牧之分析说,这37位城市也囊括了中国40.7%的GDP、54.4%的专利授权量、59.9%的货物出口,还拥有全国42.7%的DID人口,72.4%的主板上市企业,充分说明丰富和强大的城市内容意味着庞大的城市人口,城市人口规模膨胀考验的是城市的承载能力。

通过发展和强化城市区域性、国家性、世界性的中心功能,提升吸引和聚集人、财、物的虹吸能力和承载能力是中心城市竞争的关键。“希望这套指标不仅仅是对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发展做的一次全面评估’,也能为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可参考的综合评价标准,提供可操作的指引。”

PS:虽然数据很多,我们可能看不懂。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次发改委颁布的这个排名参考价值极大。比起那些媒体发布的单项排名,更具有参考性。

毕竟国字头机构出的排名,综合数据多,客观性更强。

恭喜重庆:拿下了中西部排名前列!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