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的胜利 原创:索尼重庆事务所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江津的胜利
原创:索尼重庆事务所
11月18日,重庆铁路投资集团揭牌,还有一项重大工程启动,就是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段改造工程建设。该项目为市域公交化铁路,改造后线路长60.9公里,设计时速80公里,重庆轨道时速在60-80公里/小时左右,相当于江津又多条一轨道快线,并进入主城区30分钟出行圈。事实上,如果留意观察,会发现在今年主城区都市圈推进中,顶层政策设计,对江津着墨颇重。无论是轨道、高铁、高速公路、港口、产业,都有倾斜性布局。江津的确站在重庆向西的风口之上,但它并不是仅凭与主城区接壤而躺赢。在重庆范围内,江津是最有进取心的区县之一。近十多年来,正是江津坚持不懈,甚至是一厢情愿的,坚定推进融入主城战略,才有了今天的开花结果。这是江津的胜利。
江津的夜景 ,已有大城之势01轨道规划较大赢家作为重庆主城区都市圈重要支点,江津有承接主城、联动周边的独特优势。江津地处中梁山与缙云山之间大槽谷地带,东邻巴南、綦江,西接永川、泸州、合江,南靠习水,北联璧山、九龙坡、大渡口,距西永仅36公里。辖区内有200平方公里左右的平坦腹地在重庆绕城高速周边。其北部的双福新区,已与九龙坡区走马镇、白市驿镇、九龙园区实现无缝对接,与大学城曾家下道口的距离仅为8公里。东部的珞璜镇和珞璜园区到巴南区鱼洞也仅有 10 公里。正因为此,重庆新一轮城市建设中,江津被列为重庆都市圈重要发展区域。在已披露的“重庆市主城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9-2035年)环评征求意见稿”中,规划有四条轨道至江津,分别为5号线、17号线、19号线、26号线。此外,还有江津至鱼洞线,28号线也经过江津境内。这意味着,未来江津或有轨道交通达6条之多。
环评意见稿涉及江津区的轨道规划而成渝铁路的改造,将加速江津融入主城。该工程总投资93.8亿元,全线预计2022年底建成通车。这样江津实际有7条快速线与主城区相连。更为重要的是,工程建成后能实现与渝湘、渝汉等国家干线铁路或渝万城际铁路无缝衔接,与城市轨道交通多点、多体系换乘,令江津的对外通达性进一步增强。工程由新成立的重庆铁路投资集团建设,是一个市级工程,因而推进会突破行政区之间的障碍,会更顺利。
成渝铁路改造线路图02重大资源配置交通建设是江津融入主城的基础,此前江津推动跨区域项目,需要过境九龙坡、沙坪坝或大渡坡口,江津区级层面很难协调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及资源资金配置。比如轨道交通5号线跳磴至江津段项目,江津区境内与区外工程进度反差就较大。江津的人大代表曾多次提出建议,由市级层面统筹。现在这个难题已得到回应。在重庆市发改委官网10月31日刊发的《关于强化江津与重庆主城一体化发展的建议》的复函中,对江津未来融入主城方面提到以下几个重点:1、市发展改革委正在牵头起草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意见,起草过程中将深化对江津区位条件、基础条件、发展潜力等方面的研究,在基础设施、产业协同、公共服务配套、体制机制等方面深入谋划,加快江津与主城同城化。2、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正在牵头编制《重庆市国土空间规划(2019—2035年)》,目前形成的初步研究成果中明确提出,江津是与主城区融合发展的重点区域,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都市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城郊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基地。将在市级层面统筹安排江津区空间格局和发展空间,并会同江津区共同做好区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保障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落地。3、市级有关部门将围绕加快水公铁建设和融城通道建设,优化完善江津与重庆主城的交通网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促进江津与重庆主城交通一体化。铁路方面,将适时启动渝贵高铁、沿江货运铁路前期工作。(目前江津境内在建的有渝黔铁路新线和即将建设的铁路枢纽东环线、渝昆高铁。珞璜在打造综合铁路物流枢纽,建成后将无缝对接“渝新欧”铁路、泛亚铁路联运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4、高速公路方面,渝泸扩容改造将提上日程,争取今年开工建设渝泸高速复线。(目前江津境内已建成外环高速、重庆三环高速公路、渝泸高速公,合璧津高速即将开工。)
江津路网示意图,虚线为规划线路5、水运方面,支持相关主管部门开展航道整治,改善珞璜港至下游的航道条件。(在建2000万吨级珞璜长江枢纽港,将成为长江经济带上游首座集大口岸、大枢纽、大基地于一体的水公铁联运综合物流枢纽)6、轨道交通5号线(跳蹬—江津段)延伸至几江段已纳入正在编制的市国土空间规划,并将在后续工作中,对延伸28号线连接至珞璜东站和延伸轨道18号线形成轨道环线的意见予以论证。可以预料,十四五期间,江津融入主城的交通,在水公铁通道方面都会有重要突破。03跨江融城纷至沓来的利好背后,是江津早年对融入主城的战略判断和坚定不移的执行。因长江及艾坪山等周边山体的阻隔,早年江津城区重心限于长江以南的几江组团,面积仅10平方公里左右。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构架和发展方面已需要重新选择。几江组团向南多山地,接川南黔北,往北则是经济日益强大的重庆主城。权衡之下,江津选择北上。2006年,江津撤市设区,并在这一年正式提出构筑以几江、德感“一江两岸”为主的城市核心区,发展方向由“北上东进”改为“向北”为主,加快融入重庆主城。接下来的城市修编中,原来的“辐射渝川黔结合部”也调整为“融入主城”,此举是要摆脱过去给人边远地区的刻板印象。向北一个重要举措,是在距几江组团10公里外的最北部,几乎举全区之力,建设双福新区。2007-2013 年间,双福新区由零起步,城市建成区以年均扩张速率103.32%速度增长。截至目前,双福新区已达到2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8万常住人口规模。
如今双福已是一个耀眼的新区,聚集东风小康、润通动力、渝丰电缆、群光电子等一大批优质工业企业,为重庆二环区域较大、最完善的集生产、科研、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汽车基地。而通过承接专业市场的转移,双福形成国际农贸城、和润国际汽摩城、攀宝钢材市场、英利五金机电城等4个百亿级专业市场群。此外,这里还汇聚重庆交通大学、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重庆电讯职业学院等6所高等院校。其中一件有趣事情是,2006年,恒大集团先知先觉般地在还是一片田野的双福大规模拿地,圈下近3000亩,至今仍为当地人津津乐道。值得一提的是,在北拓同时,江津不惜自筹巨资,开建鼎山长江大桥、几江长江大桥、东西大道等大型骨干交通工程,以连接主城外环。产业融城也是重点。2008年江津提出的打造千亿工业强区,在2013年就实现了。由双福、德感、珞璜、白沙四个组团构成的江津工业园区,已是仅次于两江新区、西永微电园后的第三个千亿园区。重庆发改委透露,下一步,将推动江津区依托双福园区、德感园区、珞璜园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以此平台融入西部“智能谷”,打造科学城的核心智能智造板块,融入全市科技创新体系,统筹布局创新资源。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准确的战略判断,有城市、产业和交通基础,发展成就已很难忽略,才有今天江津融入主城的局面。03一轴两翼战略江津当前存在的首要问题是三产发展不足。这体现于江津三产结构:10.3:57.5:32.2。工业突出,但三产短板明显。由于双福组团在空间上与原来的城区存在距离,以及各组团之间的不规则扩张,导致江津城市空间紧凑度降低,组团之间大量少有地带,使城市的聚集与辐射能力大打折扣,长远看也不利于为园区发展提供更好的配套服务。
江津局部卫星图,城市组团之间有大量少有地带江津也较早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江津老城与双福新区之间规划了滨江新城,推进双福片区与滨江新城连片发展,远期建成100平方公里左右的现代化新城区。在北向发展高潮过后,各组团同城一体化发展也相当重要。江津新提出的未来城市区域空间布局为“一轴两翼”。即力争用5年至10年时间基本形成以双福新区、滨江新城、几江半岛为南北向的城市发展轴,以珞璜、德感为东西两翼的“一轴两翼”城区同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江津几大城市组团 来自网络江津未来会成为主城第11区或第12区吗?目前从官方的表述看,可能性较小。毕竟有3218平方公里的面积,而划走哪一部分,恐怕都很难。合理的选择是部分区域融入主城发展规划,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江津正在启动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公开表述的定位是:融入主城的先行区、渝西发展的领头羊、川渝合作的排头兵。这应该是江津在主城都市圈较好的角色和定位。
建设中的滨江新城
END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