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线出入口水篾子整改工作完成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维修一车间对1号线所有车站的水篾子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整改
每天乘坐轨交的乘客可能极少注意到脚下某项设施是否出现了小问题,但工作人员对此却十分敏感,包括看似不起眼的不锈钢水篾子。
久经踩踏 水篾子“扛”不住了
水篾子,初听这个名词,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什么。据市轨道集团客运一公司机电部综合维修一车间技术管理人员刘化介绍,它是轨道各站出入口的排水设施,能起到防护和装饰作用,简单来说,类似“地漏”。
不过,由于1号线各站人流量大,水篾子经过长时间踩踏后出现了变形、塌陷、脱焊等各类问题。为了避免乘客因此出现扭伤、划伤、摔倒等情况,该车间人员从去年1月份起,对1号线全部车站进行了排查,并积极开展技改工作,最终确定整改方案:在水篾子底架上焊接4个统一定制的不锈钢支座,再通过不锈钢螺栓连接,保证水篾子四方不起翘变形;其次,对部分下方支撑体破损、塌陷的故障点,通过从下方垫铺水泥或加角钢支撑解决。
全线整改完毕
新技术将应用到新通道
刘化表示,经过1个月排查,他们发现1号线全线共有601块水篾子存在问题,需制作2404个支座。不过由于支座加工、焊接等专业工作必须在车站停运后开展,作业时间短,因此员工们常常得从晚上11点钟开始工作到凌晨4、5点钟,一晚上最多只能整改一两块水篾子,一个站就需要20多天。
经过近1年努力,今年3月,1号线全线水篾子整改工作终于完成。“整改后的水篾子从外观上没有多大改变,但更稳固更牢靠了,人踩上去不会像以前那样有轻微下陷或晃动,边角地方也不会翘起了。”刘化说,目前他们已将这种新技术应用到大坪站、小什字站等正在修建的1号线出入口中,可有效解决水篾子的变形故障。
同时,乘客如发现类似问题,可向站内工作人员反映,他们将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整改,以确保乘客安全,提高运营质量。(来源:都市热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