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路向北"还能持续多久 下一个经济热土在哪里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重庆自97年直辖,政府投资兴建解放碑中央商务区开始,到主城6大商圈格局形成,重庆便走上了现代化扩张的步伐。
重庆是一座魔幻城市,其地形高低起伏,独树一帜,90年代以来,重庆一路向北,大规模开发北区,但由于重庆本身平坦土地的稀缺,北区地块开发已经接近物理极限,从2016年开始,北区的土地供应开始减少,转而,西城成为重庆未来发展的焦点。
一路向北,后续爆发力不足
2003年,随着“重庆向北”首次提出,城市北进大幕由此拉开,此后北扩步伐不止,两江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第三个国家副省级新区。
在重庆向北发展的历史洪流中,经历了三次向北跃进,照母山、新牌坊板块;礼嘉悦来板块逐渐成为一方热土。十余年来,从重庆主城渝中半岛到一路向北的坚定扩张,重庆向北的强势劲头脉络清晰:金开大道、金渝大道等几条主线纵深向北推进。然而,看似一片“繁荣”的景象背后,却是强劲开发带来的不均衡......
2017年北区依然是各大房地产开发的重点对象,但是,由于重庆地形特点,北区开发已经进入后期,土地储备量和供应量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可供开发区域日益减少,后续爆发力不足。如今资源承载力降低,人口密度大,交通拥挤,生活成本高成了北区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西区崛起,势在必行
北区发展后备力量不足,势必会催生西区快速发展。
2013年,重庆推出五大功能分区战略,进一步划分全市功能区域,明确区县功能定位,让重庆区域发展战略迈入4.0时代。根据五大功能区域的划分,大渡口内环以北地区被划为都市功能核心区,其他地区为都市功能拓展区。“一地跨两区”,让大渡口“占尽风光”,为区域发展增添无限活力。
土地是发展的“聚宝盆”,北区土地供应不足,而大渡口区未开发土地比例居主城之首,这就为大渡口高起点、大手笔、高规格开发提供了更大的开发空间,这也是大渡口最重要的潜力所在。
交通先行,西区崛起指日可待
西部地区较大的火车站——重庆西站正式开通。将给重庆西区植入了一颗“心脏”,西站建成的利好将辐射整个重庆西区,拉动区域价值再升级。重庆西站东邻沙坪坝区凤中路、高架内环快速路和快速五联路,西靠中梁山山脉,位于华岩商圈内,全新的重庆商业集中区域和城市经济圈正在组建。
回首过往,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06年,重庆北站南广场正式投入运营,重庆铁路交通中心“一路向北”。重庆北站落成后,逐一诞生北部新区、两江新区,“北区盛况”便围绕着重庆北站慢慢展开。作为重庆交通核心,重庆北站周边房价也水涨船高,区域价值也较于之前提升多倍。
如今的西站对于西区来说同样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随着重庆西站落成,作为重庆潜力区域,西区将会形成一个新的商圈,本身就具有的人流量,加上交通逐渐方便后,人口入住量增大,促使商业得到发展,重庆西区的居住与商业价值得到提升,整个区域的建设得以激活。
宜居新城,开启品质生活新篇章
一座城市发展,自然离不开新区的推动。2012年,重钢环保搬迁完毕,5年过去,当下的西城,在政府建立“品质生活”之城的号召下已然成了一座生态宜居大城。与老城区相比,蓝天白云代替了滚滚浓烟,空气中的有氧分子赶走了PM2.5,规划更科学,道路景观更美丽,建筑更时尚,城西俨然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城。
如今,大渡口从一业独大迈入了多业竞发的崭新时代,聚焦信息服务、文化休闲旅游、环保三大新兴产业,加速推进产业重构,一座新兴的产业之城正在崛起,吸引了大批城市精英。大渡口以民生为导向,以品质为追求,提高城市聚集与辐射效益,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的城市居住社区,提高城市生活居住质量,功能品质、环境品质、民生品质得到极大改善。城西俨然已经成为重庆发展新的焦点和良机。
西城之巅,书写城市新贵人居理想
恒大麓山湖,集恒大集团二十载大城,择址新城之巅,以一席湖山墅礼献城市新贵。两山环伺,原生树林环绕,独拥原生心湖,山中见山之境,感万物风华,得山水滋养,尽得自然造化,是可游、可赏、可居的湖山胜境。气候宜人,大量负氧离子包围,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一线湖山尽收眼底,书写城市新贵理想人居。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